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

作者: 时间:2009-06-01 点击数:

——审读2008年“中华魂”征文的几点感想

武占江

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,不少大事联翩而至,有的甚至可以永久写入史册,尤其是作为全球体育盛事的北京奥运会更为青年学子所关注。在2008年“中华魂”征文活动中,大学生们围绕“心系奥运 健康成长”这一主题,写出了自己的所想所感。在这些征文中,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突出的才华与智慧,那种青年人所特有的激情与活力更是逼人而来。作为征文评委,我也不禁为他们所打动,随着文章的律动而思、而感。

我主要看的是17篇一等奖的候选文章。这些文章大多是记叙文、散文,也有议论文;作者有本科生,也有研究生;专业涉及文科、理科、工科各个领域。总体来看,这17篇文章有两个共同的特点:其一为积极向上,格调很高,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美好的心灵和理想;其二为能够切实从自己的实际出发,写真实的生活,展示真实的自我,写出真实的感悟和思考,读来亲切感人。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。大学生正处在如诗如梦的花样年华,他们激情满怀、志存高远, 但同时又没有完全融入社会,不少想法停留在书本、传闻、甚至想像的层面,因而往往不免单纯、简单甚至偏激。作为一个成长阶段,这些特点是不可避免的,甚至是必要的,但是要写文章就不能仅仅从激情、观念出发,这样肯定会流于空洞、浮泛。但是在这次征文中,那17篇一等奖候选文章却基本上克服了这一不足,写出了个人的真情实感。

“志愿者”在本次奥运会中非常抢眼,人们出于各种动机争着去当志愿者,《我的奥运志愿者情结》一文的作者就是其中的一位,但是她最终没有如愿。短暂的伤感之后,她立即调整自己的心态,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学期迎接新生的活动中去。全天候的工作不觉得辛苦,尤其是对一个农村来的贫困女孩的真诚照顾使人感动。她帮那位女孩把行李搬到宿舍,安顿了住宿,还把自己的学习用具借给了这位新同学,给她买了面包和鲜牛奶。尤其是作者还顾及新同学的自尊心,说牛奶、面包是学院对新生的心意,每人都有份,让接受者在感到温暖的同时不失尊严。作为“90后”独生子女的一代大学生,能够想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。本文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,其一是选择自己身边的事情,不唱高调,不空发议论;其二是细节描写,这直接体现着作者的写作功力。通过“从手工缝制的布袋中掏出50元钱”这一细节,传达出这是个贫困生,通过善意的“欺骗”,体现出对他人的真正帮助,而不要求什么所谓的“感恩”。这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真正的“服务精神”,虽然作者没有当上奥运志愿者,但是她的心灵、她的做法什么地方比真正的奥运志愿者差了呢?迎接新生的工作犹如一滴小小的水珠,通过这一滴水珠折射出作者美好的心灵,折射出奥运志愿者的真精神。

上面所举文章是记叙文成功的典型。其实,大学生的思维也很敏锐,很有深度,但是不少人因为知识以及写作技巧的缺乏,难以很好地把这种思想表达出来,《在感动中升华自己》这篇文章就很好地解决了思想与表达的问题。文章分别用“命运的强者”、“内心的执着”、“无言的母爱”、“特殊的奖牌”等小标题概括娜塔莉·杜托伊特、张宁、丘索维金娜、杜丽等人的精神,尤其是不以成败论英雄,对拼搏精神、母爱、理解这些人文情怀的表达,显示了作者的思想深度,但是这种思想却不是直接喊出来的,而是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出来的,就显得充实。还有一篇是《学习中国男篮的亮剑精神》,文章写得酣畅淋漓,就像一场痛快的篮球比赛,文字简洁有力,气势如虹。我们也许认识不全面,也许还幼稚,但是如果从自己的视角出发,用自己的眼睛“看出”自己的世界,用自己的头脑认识自己的世界,就很了不起,就能够不停地阔步前进。

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另外一篇文章是《我陪奶奶看奥运》。文章写的是祖孙二人看奥运会的事情,行文亲切自然,又轻松诙谐。一个是在农村生活了近六十年的老奶奶,一个是当代大学生,两个人眼中不同的奥运会构成了文章诙谐的因素。但是在爱国感情上他们是一致的,这又构成了祖孙二人的共鸣,其实这不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奥运情结吗?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比正面的说教、灌输要好得多。除了角度新颖、独特之外,文章在写作技巧方面另外的一个成功之处是细节描写,具体来说就是典型化的人物语言。首先是文章角色之一“我”的个性化的立场, 虽然文章没有直接写出来,但是“我”对于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奶奶看奥运还是有些“瞧不起的”,有点陪着老人“逗你玩”的意思,所以观察老人的说话也是以一种“居高临下”的姿态。当“我” 感受到奶奶对奥运会真真切切的感悟与领会时,两个人有了“同等层面”的共鸣:“其实我想跟奶奶说:您真的让我很惊讶!”另外的个性化就是奶奶这个农村老年人独特的语言,如“游得比我跑还快,这丫头真厉害”,“这丫头眼睛真好,打枪打得真准”。不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而为奶奶造什么语言,而是通过老年人“原生态”的语言去展示真情实感。

在读这篇文章时,我的另外一个感动,也是更深层次的感动,就是文中表达出了我们国家最年轻的一代对于老人的孝敬与关爱。这层主题也许不是作者有意表达的,他要表达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全民的奥运情怀,但是作为一个“90后”的“新新人类”,天天陪着老太太看奥运,而且对她的举动、“进步”非常关注,这本身就是一种“大孝”啊。目前条件好一些的家庭在物质上供养老人已经不成问题,但是晚辈与老人深度的精神交流却不是容易做到的,而本文作者做到了,做得很好,这不是“中华魂”又是什么呢?

上面的例子都是从细节中体现精神,展示的是大学生真切的生活,所以他们成功了。也有一些文章本身选材非常好,也很感人,但是在处理事实与情感、观念的关系中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。比如一篇关于感恩的文章,文章写到自己身体不好的父亲对子女的付出,细节非常感人,紧扣“感恩”这个主题也很恰当,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。通过叙述已经把“感恩”这个主体很好地表达出来了,末尾似乎不必再次予以正面强调了。其实文章犹如老酒,不在叫卖,而在其味道的醇香,如果真的是好酒,酒香会自己飘出来,好的文章就是要让其中的韵味自己“飘”出来。中国传统文论非常讲究含蓄、蕴藉,“言有尽而意无穷”就是这个道理,所以在行文中应该注意多“藏锋”,少“露锋”。

就文章技巧而言,这些获奖征文还有这样、那样的不足,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格调高,健康向上。当然,这种高不是空洞地唱高调,而是通过细节、具体的事实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真实精神世界,或者精神世界的一个侧面,把民族精神与奥运精神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后辈、子女对于长辈的理解和孝顺;还有在奥运精神的鼓励下,克服各种压力和困难,坚定地走完司法考试的道路等。这些都是从自身出发的一些“小事”,但是小事却关联着“大主题”、“大境界”。千里之长征,必从足下开始。其他还有许多文章可圈可点,限于篇幅,不再一一举例。。毋庸讳言,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、观念复杂的时代,消解崇高的各种思想倾向在起伏翻滚,一些庸俗甚至低俗有害的东西在年轻人中也有一定的市场,通过征文体现一种激清扬浊的作用,可谓功德无量。

审读这次获奖征文的另外一种感动,就是校关工委老前辈们认真负责的精神。我作为评委,拿到手的稿子已经是“成品”了。我是干编辑工作的,对文字养成了一点敏感性,当看到一篇篇文章从排版到遣词造句都很规范,尤其是句末的逗号、句号在引号的里头还是外头这样的问题都处理得很好,我简直感到惊奇。凭着十多年的大学教学经历,我断定,这绝对不是大学生“原生态”的文章。于是拿起电话与关工委的老同志们沟通,他们说列入获奖候选之列的文章,都指导同学们进行了反复的修改,定稿后再交给评委评出等次。只要有闪光点,就让学生修改,直到满意为止。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多是学校原来的校处级领导干部,他们曾经身膺重任,从一线退下来之后,并没有把这项工作只是当作一种消闲,而是全身心地投入,我经常看到他们在下班的路上还在讨论工作。我有时也和这些前辈开开玩笑,但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一种感动。我觉得,他们真的犹如晴空之日,将一缕缕关爱的光辉播撒在成长着的一代青年人的心田。我由衷地赞叹: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
河北经贸大学关工委 版权所有

地址: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 河北经贸大学 邮编:050061